《生日——统计》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出问题。(播放生日快乐歌)
  师:同学们今天是蜡笔小新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唱首生日歌庆祝庆祝好吗?(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手哼唱起来)淘气说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在哪个月份出生的?属于哪个季节?
  师:到底你们说对了吗?请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说说。
  师:看来,有的同学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学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学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 到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呢?(教师表情疑惑)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意见)
  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可难坏了老师,要想准确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已见,想法不一,学生体会到需要统计大家的意见。)板书:生日——统计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用统计的方法来调查我们每个大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师:下面我们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调查。你们想怎样去调查?
  生1:可以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另一排……
  生2: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
  生3:让每个同学在什么季节过生日写在纸上,交给组长进行统计。
  生4:让在春季过生日的伸出一个手指,在夏季过生日的伸出两个手指,在秋季过生日的伸出三个手指,在冬季过生日的伸出四个手指。
  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还有很多。调查前,请小组成员先商量你们打算如何分工调查?
  师: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不重复、不遗漏)强调安静。
  2、小组合作调查,绘制统计图
  教师重点关注需要帮助的或有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并进行评比。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怎样?
   三、验证数据
  师:这是刚才大家每个大组调查的结果,老师根据你们的统计绘制出这张班级统计图。请小朋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呢?
  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 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
  四、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如果××同学也来参加我们的统计活动,同学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出生?为什么?
  五、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这是笑笑给我们二年段春季出生的同学做的统计表,你们能根据这个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提出最经典的一个问题考考其它小组。
  师:在我们二年段中,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排名第二多,请你们猜猜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可能有几个?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调查我们班哪个季节出生的人最多的问题解决了吗?是怎么解决的?
  师: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
  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把统计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案例反思
  教学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将传统教学中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
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本课教学存在的不足有:一、教学知识准备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一堂课要突破两个知识点——了解一年四季和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同学多有一定困难。实践证明教学一年四季分别是那几个月就用了20分,有些接受慢的同学还是没弄明白,接着进行“统计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多?”出了很多的错误,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
二、用表格法进行统计生日不适合大班化教学。由于孩子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分8组统计再综合统计都有困难,由老师替代计算还有什么意思?大班适合举手或站队统计,既省时间又容易接受。三、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更多推荐

学生,统计,调查,同学,小组,教学,合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