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了,面对学生们的成绩,自己感受到的是喜忧各半。喜的是经过前期分阶段复习和集中复习,做了大量的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可以说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定的进步,忧的是学生的整体成绩仍有待提高。为了今后更好的调控自己的的教学,我仔细地翻阅了学生们的试卷,总结经验教训,对试卷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测试题,以《数学课程标准》和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的所有内容和要求为依据,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试卷题目出得比较合理、科学,既能照顾中下层生,又能考出优生,难易适度,照顾全体学生,在保证基础性的同时,突出综合性与灵活性,也注重导向性。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题目紧扣基础,难易有度,给学生略有挑战的考试。
    2、试题以生活素材为情境,考查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的综合性强,以灵活的形式真正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试题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关注了学生的体验。
    这次期末试卷的内容充分依据课标的精神,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注重了基础知识、能
力及拓展延伸的综合测查,试卷主要包括“填空、判断、选择、口算、想方法,灵活算、解方程、动手操作、统计应用、解决问题”几个部分,兼顾了各类学生的差异。
    二、成绩分析:
本班应考人数20人,参加考试20人,生均68.9分,及格率85%,优生率40%,低分率10%
应得分
    20
5
5
34
10
26
实得分
13.9
3.2
3.6
27.15
6.75
14.3
得分率
69.5%
64%
72%
79.8%
67.5%
55%
三、答题情况分析的范
(一)填空。注重于数学基础知识的题型,题出的活,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考察。在10个小题中,第123469题得分较好,只有少数学生有个别的错误。出现问题较多的是第5810小题;主要是原因一是没有掌握棱长的扩大表面积和体积各扩大
多少倍,二是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掌握不牢,特别是在用字母表示的时候失分比较多。三是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个别学生有丢分现象。由此可见,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掌握不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仔细认真程度上有问题。
    (二)判断。判断题有5道题目组成。答的较好的是第1235、。从中看出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准确。错误率较集中的是第3小题,学生对一些知识运用不够灵活,只知道假分数大于等于1,不会换一种说法,假分数都不小于1,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语句理解的能力尚需进一步重视和提高。
(三)选择。共有5道题,正确率较高的是第135小题,可见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这一部分的知识的理解很深刻,再有就是对数学广角的应用掌握准确牢固,本题的错误最多的就是第(4),学生不能正确掌握3的倍数特征,另一个出错的原因是不够认真、马虎。
    (四)、计算是这份试题分值最高的题目,占34分。这也是错误率相对较高的地方。第一小题是直接写出得数。本小题的得分较好,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个别学生不够认真、马虎失误造成失分。简算需要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变通数字在进行简算,并不是简单的运算定律的应用,有些学生顾了了简算,顾不了计算,出现了错误。解方程
是做得最好的题目,出现扣分也是粗心造成的失分。
    (五)、实践操作是这份试题失分较多的地方之一,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对旋转理解不够,二是学生对自己测量再计算时测量不够准确,三是学生对长方体的展开图不会计算它的表面积。
    (六)解决问题部分:此题共有6个小题。此题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对贴近实际生活,学生很感兴趣,做得较好,对需要思考的题目学生做这样的题总会出点小毛病,忘记单位的换算,如第3小题,学生初学分数对单位“1”的理解不好,第5小题几乎全班都搞错了。第6小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不能理解题意,也有的缺乏一定思考能力,约有一半的学生都搞错了。
四、今后教学启示:
    考试既具有诊断功能和反馈功能,还具有导向功能。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一些思考。结合以上问题,我认为今后的教学要注意以下方面:
    1、教学行为要严谨。作为学生的楷模,我们要时时处处细致谨慎。例如,画线段图自己做到一定要用工具,数学语言要严密,不能把严谨的数学语言,混同于一般的生活语言。
概念的教学要严谨科学,同时注重知识的前后贯通。前面的教学要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后面的教学也要常涉及以前的内容。当然,概念的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再总结归纳,对关键处还要强调。教学中还要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会量,会画等动手能力。
    2、计算教学常抓不懈。具体为,口算日日练,笔算要熟练,运算顺序要强化,计算要提高准确性。
    3、要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原始连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使数学学习成为生活文化交流的平台,现实而有生气。如果说,让数学知识富有现实意义有一定的策略可寻的话,那么放眼生活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今后的教学要放眼生活,注重现实的实践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
    4、要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把握教材。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努力理解编者意图,挖掘教材,在难点处多变换形式加以练习。
    5、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日常教学中注意细节的养成,如书写习惯的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多次检查的习惯等。
    6、在课堂的教学中需要关注到后进生的表现,做到每天都能落实好一项学习的任务,让他们学会学懂。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和审题能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够为他们自己所灵活运用。作好学困生的指导抓好家庭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量。是及时查漏补缺,抓好待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0一四年七月三日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知识,数学,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