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一、成绩统计
全班共81名学生,平均分为89.28分。优秀率为86%,及格率为100%,90分以47上人,80-90分以上23人,60-79之间11人。
1.共性问题
(1)学生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有待提高。(2)书写规范方面,有个别同学没有做到干净整洁。
2.学生做题中的个性问题。
(1)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变通的能力较差,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答问题。
(2)审题时对关键字的把握不准确。
(3)少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率较高。
3.出错率高的题目分析。
第一大题的第4小题,考察学生对有关倍的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这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第一问题出错率比较高它重点是考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学生没能做到很好的理解,也缺乏画图去分析的能力,导致一部分同学拿不定是该用乘法计算还是该用除法计算,这也可能与我们平时操练过少有关。第11小题,这一题是即考察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又考察了“长方形转化成正方形的操作方法”掌握的情况,这道题也操作过很多遍,但是还是没能关注到那些动脑能力欠缺的学生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失分高。第二大题选择题第5小题中,学生要有空间现象能力,把这些图形进行平移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周长,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做过同种类型的题,但稍微有变化就不会做了,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后多加训练。第三大题计算题,这种类型的题也是学生的易错题,虽然平时经常练习,但还是出错率较高。说明还是掌握不好,以后注意这种题型练习。第四大题画图计算题,这种题练习很多次,易错的地方也一再强调,但还是有学生出错,要么计算错,要么看错长和宽,要么不知道回头再算一遍,说明对周长计算还是掌握不牢固,对定义不理解。第五大题是解决问题。第2小题,理解和计算错误都有,对于理解上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不能很好的从体验生活中得到答
案,所以导致错误。第4小题,错的较多,可能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做错的是因为没有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出错的较多,说明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需要提高。
4.存在错误的原因分析
(1)平时对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造成有些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2)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
二、综合分析
1.反馈自我教学上的优点和成绩
(1)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扎实,基础题型训练较好。平时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得分率较高。 
(2)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
(3)平时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2.今后改进的工作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可以弥补教师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努力设计形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练习。使练习题层次化、灵活化。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积极、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
(3)加强口算题、估算题、计算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并能够计算正确。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要在今后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做好培优及防差转差工作,防止两极分化的现象。(5)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学,精选、
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再者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更多推荐

学生,能力,分析,教学,问题,进行,培养,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