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试卷分析
小升初数学试卷满分为100分,常见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应用题五类.试卷统计中,一般填空题(15分)和应用题(30分)是得分率最低的两类题.
考察知识点分值分布整数8分,小数7分,分数37.5分,百分数9.5分,量与计量2分,几何初步知识16分,比与比例8分,代数初步知识9分,综合内容3分,统计初步知识和实践活动的内容一般很少涉及.由此,小数的乘除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比例的应用是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很大.
具体题型分析:
(一)填空题
    1整数部分
    第12小题:“一个数用3、5、7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106.
    2分数部分
    第6小题:“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这道题的疑难点在于单位“1”的转换,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是以水为单位“1”,而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是以冰为单位“1”.正确答案应是.学生失分原因是“冰化成水后”仍以水为单位“1”计算.
    3比与比例
    第5小题:“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20,差与减数的比是21,减数是( ).”解这道题首先得掌握和熟练运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才能得出“减数+差=60”,再根据条件“差与减数的比是21”,得出减数=60× =20.这道题人均得分率才达21%,原因一是不会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知识,二是没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代数初步知识
    第8小题:“六年级同学订《少儿x,比五年级多18份,式子2x– 18表示的意义是 )”.这道题得分率才17%.答案是“五六年级共订多少份”.
    (二)判断题
    第2小题:“钟表的分针旋转一周,时针旋转的角度是30O.(  )”.这是一道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题.试题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通过“角度”来检测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周转速度的认识情况.分针旋转一个周角,时针就旋转一个周角的,而周角的角度为3600,所以时针旋转的角度为300.
    (三)选择题
    1整数部分
    第2小题:“用10以内的三个不同质数组成同时被3和5整除的三位数有(  )个.① 1  2   3   4  无数.”这道题以被3和5整除的数的特点为契机,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属难度较高的题.组成的三位数就只有两个数:375和735.
    2几何初步知识
    第5小题:“一个长方体长ɑ,宽b米,高h米,将这个长方体的高增加2米,体积增加( )立方米.(1)2ɑb (2)2ɑbh (3)2(ɑ+b) (4)(2ɑbh+8)”.体积应增加2ɑb.
    (四)计算题
    第2小题“2.4÷1.2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简算题,难度不大,但学生得分率却相当低,多数做法为(2.4×100)÷(1.25×100)=240÷125,仍然没有起到简算的作用.解这道题应该认真分析1.25这个数的特点,想法把它变成整十整百数,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8倍,使原题变成(2.4×8)÷(1.25×8).
(五)应用题(有3类必考题目)
    1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
    第1小题:“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60个,2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实际多少天完成?”
工程问题要弄清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这道题难点在于把谁看着单位“1”.如何理解“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在复习巩固时,这类题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让他们充分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
    第6小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6小时,由乙地返回甲地只用了4小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16千米.这辆汽车往返两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考查学生对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认识,“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往往还涉及到时间、地点和方向等诸多要素,因此,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认准哪些是“变化的条件”,如何在解题中准确运用“不变的公式”.
3、简单的几何问题:面积、体积问题
我们在得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通过剪、拼等方法,对图形进行转化,从而得出相应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的面积的总和,所以要先求各部分的面积,然后相加.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圆柱的体积:V=Sh;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往往是概念、公式的应用,应加以记忆.
概念: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公式:在其他文档中专门总结,这里不做赘述.

更多推荐

比例,时间,体积,学生,叫做,面积,实际,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