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邹城市看庄镇柳下邑小学 杨伟德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上册40-4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经历和体会度量的本质。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初步建立1度角、30度角、60度角、120度角的表象,发展空
间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情感态度方面: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功个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学生由一维到二维的再一次转折,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在长度、面积等度量中 ,都把度量单位放在了首要位置。角的度量,也要重点突出度量单位,向学生继续渗透“单位”思想。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度量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度量是相同单位的累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而且还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部分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差,对度量的本质不能理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度量的本质是度量单位的叠加,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现器量角的使用方法,并能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大小。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角的度量单位,体会度量的本质。
重难点突破措施: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探究中,经历量角器的产生形成过程,体验到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相同单位角的累加。在巩固练习环节采用智力大闯关的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的本质和方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分组操作材料(角1和角2模型、牙签);
学生:量角器、三角板、铅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产生量角的必要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下面几个画面中哪里有角?
(钟面,剪刀口,投掷标枪,玩滑梯画面依次出示)
课件出示角1(30°),问:
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说一说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配合复习)
2、多媒体出示角2(40°)。
猜猜看,哪个角大呢?
怎样比较?
(通过多媒体演示,采用重合法比较。)
你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度的角(角的计量单位)。
师谈话设疑激趣:度量物体长短要用到长度单位,度量面积大小要用到面积单位,度量角
的大小要用什么计量单位呢?
(1)课件出示角的计量单位的知识。自学。
(2)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
2份是多少度?5份呢?10份呢?30份、90份、150份、180份呢?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演示。
更多推荐
度量,学生,量角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