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画图、对比、想象等活动,经历直线、射线的认知过程,体会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3.通过想象,提高空间观念,发展从直观到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难点:理解“无限长”。
教具学具:板贴、课件、一根线、双面胶、纸、电子笔、深色彩笔、合作探究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联想,唤醒认知
1.(板贴:一条曲线)同学们看,这是一条?现在呢?(把线抻直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这是一条直线”,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数学上的直线(板贴:线的认识)。告诉大家,黑板上的这条线不是数学上讲的直线。
设计意图:关于直线,学生的“前概念”是:与曲线相对,它是一条直的线,这显然不同于直线的科学概念,怎样让学生基于“前概念”去主动构建“科学概念”呢?较为有效的策略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数学上的直线与我们平常讲的直线会有区别吗?】
2.(拿起三角板认真测量起黑板上那条线的长度-30厘米)
通过测量,我知道这条线的长度是45厘米。
看来,它确实不是数学上的直线,而是数学上讲的?(板贴:线段)。
线段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谁能说说线段有哪些特点?
学生交流。
我们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板贴:端点,2个),如果我们把其中一个端点看作是头的话,另一个端点就是尾,正因为它有头有尾,所以,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也就是说这条线实际上是一条线段,它的长度是有限长的。(板贴:线段,有限长,可测量)
3.你能用手比划一条线段吗?
谁来指指看,他比划的这条线段是从哪里到哪里。
你也能像他这样指一指生活中看到的线段的样子吗?(生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的否定引起学生认知好奇心。教师通过测量得出线的长度,测量引起学生的思考,终于月日安吉时认识的线段建立了联系,从而产生猜测:有限长的是线段,无限长的应该就是直线了。这个过程使学生主动猜想直线的样子,有利于形成结构化知识。】
二、质疑研究,探究新知
(一)认识直线
1.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的线是线段,那么,数学上讲的直线,可能是怎样的?猜猜看(无限长)
无限长是什么样的?
生交流。
请你试着把你心里想的无限长的直线在纸上画出来,注意,你画出的这条直线,要让别人能看出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行吗?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1)大家能看出是“无限延长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之所以画到了边缘,是因为这张纸太小了,如果这张纸无限大就可以无限的画下去,可是生活中能找到无限大的纸吗?
(2)  谁能读懂他心里想的“直线”?
直线是一条线,而不是面,这是一个长方形,是这个意思吗?
(3)还有更能表达出无限长的直线的画法吗?
        是这样吗?同意吗?
这样就表示直线是无限长的了?有不同意见吗?
可以结合线段的特点来分析,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谁来说说看
对呀,这两种画法平常人看了不知道你是想无限延伸出去的,虽然你画到边缘来表示无限长,但你们画的线都有头有尾,两个端点,所以他们都是?(线段),只是画的比较长而已。
2.我们想表示的直线是无限长的,可是纸张太小,又没办法画到纸的外面去,这可怎么办呢?
谁还有好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画的是直线?
预设:(1)先画一条线,然后在两头画上箭头。
请你到前面画给大家看,请问这箭头是什么意思?(无限延长)
谁还有办法?也请你到前面画一画
(2)用省略号表示。
有点意思,很有想象力,我想问,一般人能看懂吗?
看来同学们的焦点都集中在“无限长”上。
3.体会“无限长”
你们所说的“无限长”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呢?一起用手势来比划一下,(比划一条线段),我们闭上眼睛,根据我说的话去想象。
这条直直的线,向两端不断的延伸,穿过了教室,穿过了,美丽的校园,继续直直的延伸,穿过了美丽的市区,继续延伸……穿过了广袤的原野,继续延伸……穿过了广阔的大
海……继续延伸……延伸……(语气由强变弱,由急变缓,引导学生进入一个静谧的想象空间,充分感受那种“无限”的感觉)

更多推荐

直线,线段,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