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较两种方法
  (4)仔细比较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5)认识数轴。
  【知识的巩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并具有层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组成员的身高,由实际向高引向正负数的记录,由正负数的记录又回到实际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数时,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体现了正负数抵消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两组数据的比较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负数的大小及相差数。可以说习题设计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点。数轴的引入,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并形成认知结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更多推荐

学生,正负数,抵消,身高,记录,问题,实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