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小鸡种禾苗。
  3、
  表示()个()相加
  答案:1、花图:4+4+4=12或3+3+3+3=12心形图:3+3+3=9
  买6个这样的苹果共()元。加法算式为:
  教学准备
  7+7+7=×6+6+6+6+6=×
  (1)交流几个几相加
  (2)改写乘法算式
  答案:3×4或4×3;7×2或2×7;3×7或7×3;5×6或6×5。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一次回到情境图,体验乘法的意义,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1.☆☆☆☆☆☆☆☆
  ()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读作:
  ()×()=()读作:
  2.解决问题。
  (1)每辆三轮车有3个车轮,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车轮?
  (2)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答案】1、4个2,2+2+2+2=8,4×2=8读作:4乘2等于8;2×4=8读作2乘4等于8。
  2、3×5=15(个)或5×3=15(个)答:5辆三轮车一共有15个车轮。2×4=8(元)或4×2=8(元)答:一共用了8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生:我知道几个几等于几乘几。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
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
  3+3+3+3=()×()5+5+5+5=()×()
  8×5=40读作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列式
小学数学教案篇2
  第十单元是总复习部分。复习,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这种重复学习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知识的重复讲解,单纯的补缺补差,而是通过复习,把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
目的。小学数学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切实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
  一、特点分析
  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相同的特点:
  1.复习的内容集中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的线索清晰
  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部分内容。这样以标
题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
  1.复习的导向不同
  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避免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天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复习的目标不同
  原教材的总复习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新教材不仅停留在巩固的基础上,而且在知识领域中进行了延伸。表现在以下两个复习中:
  (1)在“认识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学生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117页第6题),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如120页第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

更多推荐

复习,知识,学生,数学,所学,进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