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4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得例题和第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和简洁。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5×53×825×44
  指名说出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便
  2出示两组算式
  (6+4)×76×7+4×7
  20×(5+2)20×5+20×2
  (10+25)×410×4+25×4
  先口算,再说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结果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等号)
  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的另一个定律。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同学们,学校马上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体育老师准备给比赛的同学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看。
  出示课件:(课本第54页例题情景图)
  2、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每件短袖32元每条裤子45元每件夹克衫65元)
  3、提问:
  体育老师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综合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4、学生试做
  5、教师巡视,让用(65+45)×5和65×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
  教师板书:(65+45)×5=110×5=550(元)
  65×5+45×5=325+225=550(元)
  6、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
  解法一: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解法二: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
  7提问:
  这道题的两种算法不同,比较一下他们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同)
  8谈话: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相连接
  板书:(65+45)×5=65×5+45×5
  9照上面的等式,你还能再说出一个吗?
  课件出示(—+-)×-=-×-+-×-
  10谈话: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等式的规律。
  三、概括定律
  1提问:
  观察例题这两个算式,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学生回答后(65+45)×5是用65与45的和同5相乘;65×5+45×5是把65和45分别同5相乘。
  2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把等号左边算式的`特点概括出来?右边呢?
  板书: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
  两个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3提问:
  既然等式两边计算结果相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4同桌把乘法分配律完整地说一遍
  5谈话: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6练习
  (1)、(42+35)×2=————
  (2)、27×12+43×12=————
  7、提问: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8、谁会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板书:(a+b)×c=a×c+b×c
  四、巩固练习
  1根据乘法分配律,填出另一道算式
  15×26+15×14=□○(□○□)
  72×(30+6)=□○□○□○□
  2课本第55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用手势判断
  (2)谈话:第三题意见不统一,你是怎么判断的,不能确定时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问:
  怎么改算式,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他们相等?
  (74可以写成74×1)
  (3)提问:
  第4题的两个算式为什么不相等?怎样改写可以使它们相等?
  3选择题
  24×(49+51)与下面的————式相等
  (1)24×51+24×49
  (2)(24+49)×(24+51)

更多推荐

乘法,分配律,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