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二年级数学组的 。我今天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运动会获奖成绩-分类统计》。现在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课件出示:八个方面来说),首先我先来说:
说教材,主要分为教学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具准备五部分。
1.第九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本单元是统计与概率。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够根据象形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简单回答。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了有关分类统计和画“正”字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知识。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关统计知识做准备。
2. “分类统计”是本单元的第一个信息窗的情境。这节课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来说:通过引领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通过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化,体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和分类统计的意义。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就教学内容来说, 本节课的学习材料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能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为以后统计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4.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化。教学难点是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5,教学具的准备主要有:多媒体课件,情境图。
说学情从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来说。
1.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够根据象形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简单回答。在此基础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关统计知识做准备。
2.从生活经验出发课堂学习材料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能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为以后统计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3.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有:小组合作交流、整理分析数据、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三、说模式
我们学校提倡质疑、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是在这个大模式下属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环节: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实践与应用。理论依据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以问题解决作为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队数学的理解,学会合作,学会数学的思考和交流。这是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着眼点。
下面我就结合说教学设计来说一说我们对这五个环节的应用
四、说设计
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预设时间5分钟)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出示运动会精彩视频表演。让学生充满学习的乐趣,出示“运动会获奖成绩数据”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并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校运动会的话题引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观看比赛的视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收集整理数据(预设时间8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秩序的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格。小组内通过教师的温馨提示,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并展示学习成果。与此同时,在小组汇报交流时,教师强调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此环节在于教师
教学方法的渗透,引导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
3.分析数据(预设时间8分钟)
教师教会孩子们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时候。出示第二张统计表格,学生在教师的温馨提示下,完成表格的填写。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后,在小组内交流,并上台展示自己的统计成果。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学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础上,有学生自己分析统计数据,完成表格的填写。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更深层递进,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4.得出结论(预设时间10分钟)
教师出示以上学生展示的3个表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比较分析。三个表格展示出的统计结果相同,但是分类的标准不同。继而揭示本节课的知识课题“分类统计”,在分类统计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方法的指导。先分一分(收集数据)在数一数(整理数据)在算一算(分析数据)。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揭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填写数据的过程。学生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从而突破本课堂的重点难点。)
5.实践与应用(预设时间7分钟)
五、板书设计:(说板书设计时要说出如何板书的)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它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我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出示的课件板书情境课题,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板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板书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学生比较观察揭示知识课题 , 板书教学结论充分展示了知识的精华。通过解决问题,成功体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教师方法的指导。
六、课堂评价从问题解决,四个方面来说!
1.学生能够独立在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动手操作能力强。
3.通过活动,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
4.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对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七、资源开发 这节课教师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活动尝试,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落实目标。
2让学生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八、说得失
本节课的 成功之处:
1.数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运动会的获奖情况,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2.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树立“以学习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数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久治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主动构建。
不足之处:
在小组探究后,没有让学生加深对6是3的几倍的含义的理解。
这次说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知道说课可以提高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更多推荐
学生,统计,数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