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规划(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1、例2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1-4题。
【课前思考】
教学认识和使用计算器,以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计算数目较大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特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计算结果。并让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验算,看看计算器算的是否正确。在验算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感受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区别。积累一些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的美妙和神奇。
【目标预设】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规划】
板块一:认识计算器
素材1
学生活动:
1.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哪里见过它?
2.知道它有什么用?
3.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
(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5.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实施要点:学生对计算器并不陌生,直接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交流计算器的作用,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和了解,即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可以激活对计算器的已有认识和经验,引发进一步学习计算器计算的需要。
板块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素材二: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学生活动:
1.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2.组织汇报交流
3.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①计算38+27。
操作过程:
输入: ,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入“38”,然后输入“+”再输入“27”,最后输入“=”,这时屏幕上呈现“65”,就是计算结果。
②计算30×18。
输入: ,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入“30”,然后输入“×”再输入“18”,最后输入“=”,这时屏幕上呈现“540”,就是计算结果。
4.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1)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3)汇报交流。
5.小组交流: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实施要点: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规划(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1、例2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1-4题。
【课前思考】
教学用计算器探索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引导学生经历:“计算器计算-提出问题-描述规律-类比求解-计算器检验”的探索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体会计算器的强大计算功能,要引导学生从一组具有特定结构的算式出发,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归纳出算式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再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一组具有相同结构算式的得数。积累探索和发现简单规律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体验有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积累一些归纳、类比等活动经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预设】
1.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3.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规划】
板块一: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用26640分别除以111、222和333,商各是多少?用计算器算一算。
26640÷111=
26640÷222=
26640÷333=
学生活动:
1.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说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2)猜猜商可能会怎么变化,再分别用计算器算出得数,
(3)看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并通过交流,初步认识到: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2.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分别把下面两题与第一题比较,看能发现什么,
(2)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发现。着重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
(3)明确: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
3.类比求商
(1)出示后面的四道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
(2)先直接写出每一题的得数,并说说填写得数时的思考过程,再用计算器算一算,看填出的得数对不对。
(3)学生回顾活动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货和体会。让学生再写出几道类似的算式和得数,并用计算器算一算。
实施要点:
由于这三道算式的被除数不变,除数分别是111、222、333,学生很容易被这种特定的规律吸引。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意识到这样的算式中蕴藏着一定的规律,从而引发研究和探究的欲望。要及时启发学生“将下面的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交流中,发现: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除得的商就是原来的商除以几。
练一练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数,并用计算器验算。
111111÷37037=
222222÷37037=
333333÷37037=
444444÷37037=
666666÷37037=
999999÷37037=
板块二:运用规律,加深理解。更多推荐
计算器,学生,计算,规律,算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