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与实施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科学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行业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学好数学能为将来进入更高的学府打下基础。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对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具有巨大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年上升,数理化方面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国家和政府下足力气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着手解决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和缺陷,对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积极地设计问题相当重要。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培养理论知识过硬、专业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在小学教育中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新课改后,素质教育对数学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搞好课堂教学工作,提高
数学教学水平。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国家和政府更加在意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此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多更广。什么是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不仅要有执行能力,还要有自我思考能力。就小学而言,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主课,做好小学的数学教学工作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很重要的。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人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不应该生搬硬套地给学生提供书本知识,应该做好课堂教育的问题设计,从而为学生将来进入更高的学府甚至步入社会打下铺垫。
当前,我国各地小学的数学教学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在一个班级里,在同一个教师的教学下,有的学生成绩好,对老师所讲的能很快吸收并且能很快运用出来,而有的学生则看起来没有一点学习天赋,对知识消化难,理解差,应用起来更是不熟练。这是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差异导致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教育重点放在问题设计上,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为学生今后各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做好数学课堂的问题设计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和智力的拓展期,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消化快,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潜力很大。例如很多科学家、数学家都是在青少年时期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自我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他们对身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并不断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正是这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从而获得了成功。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相关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
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没有原则和方针作为指导。小学数学教育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全面,教学知识丰富,教师应该把学生要学的知识系统化地整理在一起,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轻松地造成课堂学习。此外,教师还要把握教学的发展性,教师要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革新传
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增加新的、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通过良好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3.1 对学生的作业设置不同的难度
小学生处于十岁左右的年纪,智力还不成熟,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天赋不同,因此,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做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上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适当的增加作业难度,以此检验孩子们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同时要注重教育的针对性,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对学习天赋相对较差的学生布置更多思考性的作业,从而促进学生课下对知识的回顾和对问题的自我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譬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可以给所有同学布置一些基础性的计算题目,对成绩较好的同学设置一些扩展性题目,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角度计算后,可以给对几何理解较好的学生布置复杂的多个三角形组成图形的计算,拓展几何知识,促进有能力的学生自我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2 以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最重的时期,他们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才会试着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提高自身的自我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所以,教师要抓住每个学生的好奇心,把数学问题代入现实,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例如在进行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各个平面图形的形状与现实中的常见物品结合起来,如提问学生汽车的轮子问什么是圆的,凳子为什么是四条腿而不是三条腿等。以学生的好奇心作为引入问题的起点,用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比直接讲述数学知识更加有效。
3.3 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促进学生理解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拥有比学生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课上教师有绝对的主导权。教师要紧紧掌握课堂的节奏,适当分配理论教学和应用教学的授课时长,把数学知识积极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例如把简单的计算题的数字套入应用题模板,如买菜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买卖金属问题等,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日常问题结合起来,增进学生的理解,促使他们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部门和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注重系统化和针对性教学,在课上要积极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环境,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着手提高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为其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勇.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1):60.
[2]张晋宇,姜慧慧,谢海燕.数学表征与变换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8(11):16.
[3]徐斌艳.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0(06):68.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问题,小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