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一)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我发现我班孩子在解决问题这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将本册书上所涉及到的所有图画应用题归类、整理在一起,设计了这节“解决问题”的复习课。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归纳,学生能进一步巩固,深化知识,促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没意思,无新意,学生也对复习旧知识不太感兴趣。因此,我以逛公园这一生活情境为主线,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生活问题中,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断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第一个环节,复习用一步计算的加法、减法来解决问题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展示了4个数学信息,将学生容易混淆的比多比少的几种变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如:问鹦鹉的只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找出相关信息,并明确:孔雀
的只数加上鹦鹉比孔雀多的9只,就是鹦鹉的只数,通过多让学生叙述或者全班齐说的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又如:第3个问题的解决,学生找到了和天鹅相关的信息,“再来4只天鹅就和孔雀同样多”问: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将变式的信息转换为常态信息,“天鹅的只数比孔雀少4只”,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2、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虽然是复习课,但我希望给学生新的感觉,新的收获,通过在小结时,让学生举例子,教师再归纳、总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了。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所有问题都来源于生活,整个过程都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他们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个人都离不开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不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且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节课将本册书上所涉及到的所有图画应用题融合在一起,内容虽然丰富,但题量也相对较多。因此,在有些地方的处理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没有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对于这个问题,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与反思。其次,
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教少,使得整个课堂不够活跃。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本学期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
  要教好书,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拟订好教学计划。根据每节内容,认真确定好教学目标。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方法、习惯,预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结合教材,认真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做到有备而上,不打不备之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
  二、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虽然一年级教学内容少、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须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学生中大部分都读过学前班,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知识,因此课堂上如何把旧知识变为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时采用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看得见,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口说一说动手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练结合,练习中多以游戏形式进行,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学数的组成时,以对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戏进行练习,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开火车、对口令、抢答等游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牢。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乐,乐于学。
  三、及时作好教后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对学
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知识,学习,数学,问题,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