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发(作者:)

回纥与突厥的关系

回纥与突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从某种角度讲,回纥汗国本

身就是在突厥汗国覆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回纥作为一个古代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很大

程度上也继承了突厥在漠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遗产。

关于回纥与突厥之间的关系,《旧唐书·回纥传》中相关的记载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回

纥,……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其众微小,其俗骁强,依附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之特(铁)

勒。”这里所言概括了回纥部落初期依附于铁勒,尔后与整个铁勒同属突厥的客观史实。随

着突厥吞并铁勒诸部,回纥也成为突厥汗国的从属,但是在后来的民族大接触和融合中,

回纥逐渐发展成为漠北地区敢于同突厥人作对的实力最为强盛的铁勒部落之一,并且从突

厥人中脱离出来发展成为一个单另的民族共同体。

按《旧唐书·回纥传》记载,唐朝创立前后,回纥人的俟斤时健已卒,“其子曰菩萨,

部落以为贤而立之”。相传“菩萨劲勇,有胆气,每对敌临阵,必身先士卒,以少制众,常

以战阵射猎为务”,“回纥之盛,由菩萨之兴焉。”从菩萨时期开始,回纥人的建国历程经历

了三个阶段:先是回纥与薛延陀发展成为昔日铁勒中最具实力的部落联盟,而薛延陀更为

强盛,双方携手共同打败了突厥汗国,史书记载:菩萨曾与薛延陀人一道主动由北进击东

突厥的颉利可汗,颉利可汗发十万兵讨伐,菩萨带兵五千人将其击败,“大俘其部人,声震

北方”。之后回纥首酋凭借实力率众归附了薛延陀,并因此赢得了“活颉利发”的称号,树

其牙帐于独乐水(今天的土拉河)。公元629年,菩萨遣使向唐朝进贡。从此之后,在唐

朝和薛延陀、回纥的合力打击下,东突厥汗国衰亡。

第二个阶段是回纥脱离薛延陀的羁绊,“自号可汗”时期,此事发生在菩萨死后其子胡

禄俟利发吐迷度在位期间。东突厥汗国衰落后,唐朝“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占领了漠南

广大地域。[38]漠北势力强盛的薛延陀与回纥之间的矛盾便开始凸现出来。《旧唐书》载道:

“回纥酋帅吐迷度与诸部大破薛延陀多弥可汗,遂并其部曲,有其地。”贞观二十年(646

年),回纥派遣使者前往唐朝朝贡,唐太宗“赐宴内殿”。由于回纥这时已经“南置邮递,

通管北方”,并请求册封,由是唐朝在北方“置六府七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府州皆置

长史、司马以下官主之。以回纥部为翰海府,拜其俟利发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翰海都督”。

同时由于包括回纥在内的众多北方各族“请于回纥突厥部治大涂,号‘参天至尊道’,世为

唐臣”的要求,唐太宗下诏“碛南擗鹈泉之阳置过邮六十八所。”这时吐迷度“已自称可汗,

署官号皆如突厥故事”,显然,吐迷度是设想着建立一个若同突厥汗国一样的草原汗国。但

是由于臣服于唐朝,所以作为唐朝下属的一个地方政权,回纥实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

意义上的汗国。

第三个阶段即回纥汗国的正式建立,应在骨力斐罗时期。公元7世纪中叶,被安置在

北方草原地区的突厥余众起兵叛变,史称后突厥。《旧唐书·回纥传》中记道:“至则天时,

突厥强盛,铁勒诸部在漠北者渐为所并,回纥、契苾、思结、浑部徙于甘凉二州之地”。突

厥漠北得手之后,以此为据点,继续南向进犯唐朝控制的地区。至7世纪末,后突厥已经

占据了黄河以北、阴山以南地区,唐朝的西北疆域丧失殆尽。后突厥汗国经历骨咄禄、默

啜、毗伽可汗等,至天宝四年(745年)终于在唐朝和北方铁勒等的共同打击下灭亡。在

后突厥汗国最终覆灭的过程中,回纥的作用不可小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回纥汗国建

立起来了。

还在后突厥汗国后期,就开始有大批的铁勒部众返回到漠北草原地区。在这个过程中,

回纥在铁勒部众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上升。相对于其他各族而言,回纥部落集团自吐迷度

之后,历经六世八十多年,与唐朝保持了较好的关系,其受中原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

颇巨,特别是上层人士吸收了许多从政的经验,故而内部管理机构发展比较完善,到了后

突厥汗国后期,回纥已然发展成为漠北地区铁勒诸部的主导力量。天宝元年(742年),“会


更多推荐

突厥,汗国,地区,漠北,菩萨,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