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发(作者:)

美学随笔

117

探析《捣练图》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文/林秋萍 杨丹妮

摘 要:

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为繁荣昌盛和开放包容的朝代,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最高峰。唐朝时期的女性身上体

现了那个时代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无论从服饰妆容还是生活方式来看女性地位相比于之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张萱作为唐

代最负盛名的仕女画家,从他的代表作《捣练图》中可以看出画中女性的穿着华丽,妆容精致,体现了盛唐时期女子积极向上

的精神风貌,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当时女性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

关键词:

《捣练图》;女性主义;唐朝

一、唐朝的女性主义意识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让各界兴起了对于

性别的研究,而后慢慢发展起来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尽管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纷呈,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实现男

女平等。“女性主义”这一词包含了女性对于社会地位的渴望,

她们希望生活在一个男女地位平等的社会,不论是在生活上

还是思想上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中国古代的封建

体制下,女性受到了封建礼制的束缚和压迫,从“三从四德”“男

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词汇中可以推测出当时女性

地位的低下。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的进步程度时呈正比的,

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达顶峰。与此同时,人的个

性得到了相对自由的发展,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性纷纷从

封建礼教的约束中逐渐解脱出来。她们走出家门,不限于“琴

棋书画”“女红”等闺房之乐,还可以进行骑马射箭等室外活动。

同时也更加注重文化修养,不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尤

其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阴影下,女性意识表现地尤为强烈。

在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唐朝的人物画开始由服务于宫

廷政治、宣扬封建礼教逐渐转向于表现现实生活,同时呈现

出了具有女性文化特色的仕女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当时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艺术由此得到了发展与重视。当时擅长绘画的画家都曾供奉于

宫廷,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

等,这些画家大都身居

高位并且待遇丰厚,可见在唐朝时期宫廷画家的地位非同一

般。从这些宫廷画家所表现的画面内容和题材来看,虽然与

后世有所不同,但是相较于唐朝之前的作品,它们大多数以宣

扬道德神制、取悦封建礼制为主题。唐朝时期的画家们开始将

目光转向现实,注重探索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人物画从初唐

开始,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艺术创作的方法更加

适应于社会的繁荣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出现了专门

描绘宫廷妇女生活的仕女画,称为“绮罗人物画”。张萱作为

唐代仕女画家的杰出代表,在人物的形象塑造方面成为了那个

时代的主流,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圆润饱满,体态健壮丰腴,

气质雍容华贵,充分体现出大唐盛世之下女性独特的风采与魅

力。画家张萱生活在上层阶级,深知官僚生活的苦涩,他更加

注重通过捕捉女性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表现宫廷妇女形象

的内在美,也深刻地反映了在繁荣的社会背景和相对开放的社

会生活的影响下,女性的精神面貌由压抑向积极的转变。

(二) 作品分析

《捣练图》(如图1)是一幅描写宫中妇女劳作场景的长

卷作品,长145.3厘米,宽37厘米,以分段式叙事,将捣练

的场景逐一呈现出来。画面中的十二个人按照生产顺序可以分

为三组,即捣练、缝制和熨练。从构图布局上来看,三组人

数依次是四、二、四,加上蹲下扇火的女孩以及弯腰嬉闹的

女孩一共十二人,第一组捣练的四位女子婀娜多姿、神态不一,

呈“十”字形排列,两位手持木杵微微用力,两位放下木杵

休息片刻,其中最左边的红衣女子手挽衣袖,轻轻倚靠着木

杵,生动写实。第二组缝制的两位女子面对面一个坐在椅子

上,一个坐在地毯上,一个倒线一个缝制。两人神态端庄专

注,面部表情刻画得细致入微,通过动作与姿势能够判断出

细线的走向。蹲着着蓝衣女孩身体靠近火盆,右手持扇扇火,

左手掩面朝向后方,因为火盆太热向后避让,动态分外传神,

二、《捣练图》的作品内涵

唐朝非凡的社会背景,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非

常优越的条件,并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女性主义意识萌芽觉

醒的同时也孕育出了许多关于女性自我独立的艺术作品。通过

解读唐朝极富盛名的仕女画家张萱的代表作《捣练图》,我们

能够感受到画中女性的独特风采,并挖掘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创作背景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封建制度趋于成熟,宫廷

118

美学

20

19

/

03

工明确,捣练、缝制和熨练三个步骤都有专门的人来

负责,每个程序之间的协调运作井然有序,这就说明

此时她们能够自主地投入到闺房之外的生产活动之中,

有了自己权限,可以主导自己社会生活实践。第二,

从她们的服装纹饰上来看,宫中女子的穿着十分鲜艳,

图1 唐 张萱 《捣练图》

系着束到乳房以上的长裙,裙子上面有一些精致的花

同时也将第二组人物与第三组熨练的人物相互联系起来。第

三组熨练的四人,呈“十”字形排列,三人扯练,一人熨烫,

四人随着一条白练分散开来,扯练者因向后用力而后倾,熨

烫者一手扶练一手持木柄金属勺状“熨斗”,动态栩栩如生,

也能明显地感受出劳作者投入劳动时的专注。其中从练下弯

腰钻过的红衣女童的出现,打破了整幅劳作画面枯燥的局面,

给这组人物乃至整个画面的分为带来了活泼与生机。全卷十二

人,有坐有立,有蹲有行,有聚有散,有正有侧,作者用分

组诉说的方式来表现捣练这一连续性的劳作场景。

从形象塑造上来看,《捣练图》中的女性形象都是丰满肥

美、积极向上的。无论是劳作的女子还是嬉闹的孩童都充满

了旺盛的生命力,她们的脸上充满着对于劳动的专注与耐心,

洋溢着对于生活满满的热情。当我们面对这些饱满的人物形

象时,不仅仅能够想象到繁荣开放的年代带给她们精神上的

愉悦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族阶级的审美趣味,

以及盛唐独有以雍容丰腴为美的审美风尚。

唐朝在文化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在那

个时期女性的服装纹饰上也能直观地感受出来,服装是社会

政治气候的晴雨表,也能够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开放程度与审

美意识。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

自我个性的发展,也使得她们在服装纹饰方面必须迎合男人

以及贵族审美的需要。但在《捣练图》中的宫女身穿低领抹

胸式的上衣,下身穿长裙,裙腰束得比较高,有的束在了胸

下面,有的直接束在了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显

示出了女性身材比例的美感。成年妇女发髻高盘,女孩发式

呈丫鬟双髻,配以金、银、珠宝翡翠等首饰,形成一种富丽

华贵、雍容富态的装饰风格。相比较于前代女性服装的保守,

盛唐时期的女子在着装方面表现出较为大胆的反传统意识,

将开放性的元素运用到了自身的服饰上面,《捣练图》中女子

身披的帛可谓是尽显“薄”“透”“露”的特点,这种裸露肌

肤的坦领服装几乎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华丽的宫廷女子极具

现实意义上的对于时尚的大胆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了她们

不一样的审美个性以及精神面貌。

三、关于《捣练图》中的女性主义意识的思考

唐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开放性,使得唐朝妇女在其思

想观念上有了极大的宽松感,在日常生活上显现出了不同于

以往朝代妇女的行为特征。《捣练图》是妇女日常劳作场景的

真实写照,第一,从她们从事捣练的生产方式来看,她们分

纹和图案,相比前代一些保守的服装款式,此时的服装纹饰

有了更加开放个性的一面,这不仅仅体现出时代大背景下,

人们的观念意识不再像以前那么拘谨,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时

女性有了自己定义美、追求美的权力,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审

美个性。服装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排在首位,足

见服装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它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整体精

神面貌,而唐朝女性在服装穿着上的富贵、典雅、夸张、华

丽以及匠心的独特,都体现出唐朝妇女意识上的开放性和积

极性的一面。第三,画面展现出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封建社

会鼎盛时期的宫廷妇女生活悠闲,无忧无虑,每天深居宫中,

锦衣玉食。《捣练图》中进行捣练的妇女们穿着华丽,每一个

人都在展现自己独特的美,这种美并不仅仅只是华丽的服装

和精致的纹饰所带来的,更多的是女性在劳作的过程中找到

了乐趣,也探索到了高于劳动之上的精神收获。而画面中的

场景看似在劳作,劳作的氛围却轻松愉快,尤其是画中钻在

白练下面的红衣女孩那天真活泼的样子,极具生活情趣,也

给整幅画面带来一阵凉凉的清风,这股清风让我们感受到了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在逐渐摆脱依附男人生活的状态,通

过自发的劳作找到生活的乐趣与方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这正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萌发与苏醒。

对《捣练图》的图像解读,让身处现代的我们仿佛能够通

过这幅作品置身于画中劳作的氛围,感受到她们劳动时内心情

绪的波动。画中从事劳动的贵族妇女,她们每个人的服饰、动

作、一颦一笑,都在诠释着不一样的美感,也在向我们诉说着

她们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从另一个层面上

来看,这副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唐朝女性在心境上的自

我解放,她们将闺中生活的苦闷烦恼转换为对于社会生活的美

好向往,积极地参与社会劳动,展现出她们独有的风采与美丽。

开放式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前提,而

女性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情感与价值,推翻男性社会对于自身

的传统定义,才是自发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参考文献:

[1]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郭慕熙.《捣练图》临摹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4]荒林.中国女性主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林秋萍,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杨丹妮,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邹璐


更多推荐

女性,生活,社会,妇女,捣练,劳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