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发(作者:)
专升本必背中国文学常识先秦文学部分80题
——主要根据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版,2014年)整理
1. 中国文学史的上古期第一段文学,叫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
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2.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3. 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4.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全书主要收集
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它
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
6.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
作的基本手法。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
端。
7. 《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
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信息。
8.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即音乐曲调, 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
区、方域之意);“雅”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
,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
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小雅的作者
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周颂31篇,是西
周初期的诗,每篇只有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
公之作。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9. 《诗经》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解说其含义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
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
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
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
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10. 《邯风·谷风》 和《卫风·氓》,都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
11. 《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屈原出现
,经过了数百年之久。
12. 像《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
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此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
字。
13. 《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可以说它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从此以后,我国
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14.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15. 《商书·盘庚》是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16.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
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
前722一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
17.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
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
疑义。《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
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
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
18. 《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9.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20.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
、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
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
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
书,定名为《战国策》。
21.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22. 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
等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23. 《商书》中的《盘庚》 《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微子》诸篇,是史家最早的
散文创作。
24. 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各国都有自己的史书,其中鲁国的《
春秋》留存至今。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 把史
家散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25. 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史书,而以鲁国之《春秋》为代表。现存鲁之《春秋》是经孔子
修订的,它的基本精神是“道名分”(《庄子·天下》),即讲社会伦理秩序,并通过对
历史事实的选择以寓褒贬,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26.
《左传》是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它记述史实,刻画形象,以极为高超的表现
技巧把中国叙事文推向成熟,开《战国策》《史记》等史传散文之先河。
27. 《尚书》在先秦时称为《书》,汉人始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又被称为《书
经》。
28.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29.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编辑成书是在战国初年。它是先秦礼乐
德治思想最集中的体现,表达了孔子对现实热切的关怀,它所昭示的儒家思想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现存《论语》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教育
、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事的道理等多方面,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
30. 老子,姓李,名耳, 春秋 时期 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一般认为,《老子》主要是老子自
撰,只有少数语句出于后学增补。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
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理想,表达对现实的反省和批判。
31. 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的衰微,西周、春秋时代的礼乐制度颓然崩溃,各个学派的
代表人物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关怀,著书立说,批评时弊,阐述政见,
互相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2. 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儒、墨、名、 法、道德六家;西
汉末,刘歆于六家之外,又增加了农、纵横、杂、小说四家。就其各方面的影响而
言,以道家的庄周、儒家的孟轲与荀卿、法家的韩非以及纵横家最为重要,他们虽
主张各异,但都秉有战国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
33.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老子,而战国时期的庄子则是道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
34.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或说其先为鲁国贵族孟
孙氏,时其家已衰落,幼年家境贫寒,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最
大的儒家大师,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35.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写定的。长于论辩,是
《孟子》散文的特征。东汉赵岐《孟子章句》是其最早的注本。
36.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7.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与老子并称“ 老庄”。
38.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
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39.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
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40.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三
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寓言即虚拟的寄寓
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
所接受。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41. 庄子为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嘲讽,表达玄妙精微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寓言”
、“重言”、“卮言”等文学手法,使其文章充满了奇思逸想。
42. 《庄子》以其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43. 时代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
体过渡的迹象
44. 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45. 韦昭《国语解·叙》以《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虽未必
切实,但说明了《左传》、《国语》二书与《春秋》的承继关系。
46. 先秦诸子散文中以《庄子》援引神话最多。《庄子》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
言即是神话,另一些则往往是古神话的改造,如鲲鹏之变、黄帝失玄珠、倏忽凿浑
沌等。
47. 荀子,名况,字卿。他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
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孟、荀各执一端以立论。孟子专就内在之仁
,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
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
48. 《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在批评各家的同时,又吸取百家学术的精
华, 融汇贯通,自成一家。荀子的学说范围很广,包括政治、哲学、经济、文学
等各方面,而且这些学说,都是和他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的。可以说,荀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现存32篇,是其学说的集中体现。这32篇绝大
多数是说理散文。
49. 荀子另有一篇《成相》辞和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50. 性恶论是荀子礼乐法术论的理论基础。
51. 韩非(约前280~前233)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
之大成的思想家。他师承荀子,继承了荀子的哲学和政治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为刑
名法术之学。他推崇老子,借鉴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舍弃了老子的柔弱无为,对“
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他还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法、术、势,并将三
者冶为一炉,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
52. 韩非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中,其文多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
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主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峭犀利,锋芒毕
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韩非代表作有《显学》、《五蠹》、《孤愤》等。
53. 《韩非子》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还是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言故事。
54. 《韩非子》中的许多寓言,千百年流传不衰。“守株待兔”(《五蠹》)、“矛与盾
”(《难一》)、“滥竽充数”(《内储说上》),以及“郑人买履”、“画鬼最易”、
“买椟还珠”(《外储说上》)等等,都以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
口的成语典故。
55. 成熟于战国后期的专论体说理文,是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不仅在体制上,而且
在说理方法上,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
56. 先秦说理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
57.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分别成书于秦汉两代,由众人编纂而成,两书中都保存
了不少神话。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它约成书于战国
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58. 中国上古神话按主题的不同可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59.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是保留在
《淮南子》中的。
60.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神话
学价值的古代文献,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
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的。
61.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62. “女娃”是“精卫填海”神话中的人物。
63.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来源:百度
百科)
64.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
诗人,诗歌“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
楚辞之祖”,代表作有《九歌》、《离骚》、《天问》、《招魂》、《九章》等。
65.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66.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67. 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
68.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
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
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离骚》中充满了种类
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
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
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
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69. 《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其中最动人的是对秋景的描写,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
7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71.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
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篇作品。“九章”之名
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72. 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学、墨学 (来源:林存光《历史上的孔子形象
: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
73.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世之文
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74. 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九歌》原为祭祀时之巫歌,
后经屈原加 工而保留下来,而《离骚》等其他作品则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75. 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
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
感情。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语言描写而言,
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
生创造了条件。
76. 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为至圣和亚圣,并称“孔孟”。
77. 《韩非子》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还是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言故事。
78.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
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79.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其编辑成书
在战国初年。
80.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书。《汉书·艺文志》记
载屈原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
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共24篇。
PS: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该资料仅供参考哦~
更多推荐
诗歌,散文,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