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发(作者:)

中央银行学作业

经济学院

论述:

我国央行在独立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自1983年开始,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银行。经过31年实践,我国依然未能有

效的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难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常常受到政府的干涉或

影响,因而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我国央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央行存在的问题:

(一)多方因素干扰央行目标独立性

我国央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政策目标不仅受政府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

限制,还受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间接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降低

央行的目标独立性。我国货币政策实质上受到多目标约束,包括物价稳定、促进

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

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甚至还包括促进资本市

场发展等。央行一边在分、支行的建设上存在放权不够的问题,而一边地方政府、

地方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的目标通常都是繁荣当地经济,因而存在着地方势

力结盟,共同影响人民银行的目标达成,央行在不得不考虑地方势力要求的同时

也就丧失了自身目标的独立性,支农再贷款造成的反作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政府干预央行货币发行

政府为了加速经济发展, 总是把中央银行作为资金供应机构。希望中央银

行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增加货币发行的办法扩大投资。这就说明了中央银行难

以摆脱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干预,没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来制约政府的经济发展计

划。导致中央银行掌握的货币、信贷杠杆始终是作为应急措施。随时被用来解决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定问题。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在平衡信贷收支,实现宏观金融

调节方面遇到很大的压力和困难。

(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可操作性低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金融市场规模不大、制度不完善,

这直接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力度;人行虽控制着政策工具,但是却难以使其

效用最大化,这也是对央行实际独立性的削弱。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

善,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尚不

能在宏观调控中发挥很大作用。中国的抵押品市场流动性和规模小,可用于央行

贷款抵押的金融工具如国债、贴现票据、金融债券等的市场规模也很小。因此,

我国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的可操作性差、政策效果不佳,这也是为什么人民银

行会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不采用政策效果相对缓和的再贴现及公开市

场操作的原因所在。

解决办法:

(一)稳定物价,让立法赋予央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和执行权

加强实际独立性是基础,明确货币政策目标则是基础的基础。我国应通过立

法规定稳定物价为人民银行的唯一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法律目标双重性,降

低实际目标多重性的可能。同时,通过立法赋予人民银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的决

策权和执行权,改货币政策委员会为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这项改革的条件已经具

备,多年的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人行已具备了驾驭复杂经济金融局面的能力和

独立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而事实上政府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执行中也很

少干预,因此通过立法加以明确也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二)政府行为必须被适度管制

政府行为是非理想化的。所有的政府都应该懂得这一点。假如政府不注意这

一点。很容易导致政府行为的不适度而超过范围。政府行为的不适度可从以下几

方面来理解: 首先, 经济政策的非理想化。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有反作

用; 其次,政策效用不对称性。如银行利率的调整, 当利率调高时,储蓄会适

当增加, 减少消费。而当利率降低时, 却不可能把相应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再

次, 政策效率是递减的。 最后,政策的效用是滞后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不

会很快生效。一项经济政策从出台到生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任何经济政

策都是非理想化的,而且任何政策都必须配套使用。所以政府行为必须被适度管

制。

(三)增强货币政策工具的可操作力度

提高货币政策工具可操作性是央行提高实际独立性的客观需要。大力发展金

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谨慎推行利率市场化,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操作目标及其中介目标变量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央行操作独立性。大力发展抵押

品市场,提高再贴现的操作性,发展公开市场业务,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优化货

币政策操作。


更多推荐

货币政策,政府,目标,政策,经济,独立性,货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