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发(作者:)
三公不包括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什么
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廷尉“。
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一般三公九卿制度是指秦朝时的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分别为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
内史、少府。故没有太师、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等称呼。
三公:
1.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
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地位低于丞相和太尉,丞相和太
尉品秩为一万石,御史大夫品秩为二千石。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
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
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九卿: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三公是我国古代尊贵的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三公九卿制度始创于秦朝,每一朝代称呼
不同,但职权大体一致。
秦朝:三公分别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汉朝:西汉分别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东汉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
明清:三公分别为太师、太傅、太保。
更多推荐
掌管,丞相,地位
发布评论